最近,有媒体初步统计,十八大以来,共有100余名高校负责人因违纪违法被立案查处,意味着平均每月约3名高校负责人被查处。这里边,既涉及“985”“211”知名高校,也包括地方一般院校。无论是频率还是广度,高校反腐的强劲态势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曾几何时,大学被人们誉为象牙塔,是许多人心目中的一方“净土”。然而,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高校腐败案,却一再警示人们,教育领域绝非清净之地,教育部门也不是清水衙门,“象牙塔”里蛀虫造成的危害,切不可掉以轻心。
从采购设备吃回扣、基建工程暗箱操作,到人事腐败、招生腐败、学术造假、科研腐败等,高校腐败易发多发,呈现出主体趋多、领域趋广、性质趋重的态势。其结果,不仅对教育资源和教育事业造成了损害,扯了创新的后腿,也在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很多人看来,高校是立德树人的殿堂,高校工作人员理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社会良心所在,更是良好风气的标杆。当腐败的“画皮”被揭下,一些丑陋现象曝光,残酷的事实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心理落差,这势必向社会心理注入负能量,尤其对年轻人的负面示范效应不容忽视。
高校腐败现象,与其他领域腐败并无二致,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症结上也是相同的。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金、资源也越来越集聚,资金分配权、人事管理权和项目审批权也越来越向高校一把手、关键岗位负责人集中,再加上相对封闭的运行机制,必然造成腐败的高危区域。因而,高校要把好决策关、财务关、基建关和招生关,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好权力关,让高校的权力规范而透明地在监督下运行。
高校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党政机关,高校的治理更应遵循教育规律来办事。把好高校的权力关,既有赖于高校领导干部的严格自律、党性修养,更得靠现代学校制度。从大的方向看,就是深化高校改革,处理好权力和学术的关系,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一方面,推进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分离,整治行政化、功利化等顽疾;另一方面,使基建、教学、教务、财务等方面信息透明化,接受师生和社会的监督,同时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抓作风不搞例外,反腐败不留死角,打造经得起考验的权力,还高校一片廉洁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