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时隔四年,“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这些公众如今耳熟能详的词汇已深入人心,从观望时的“一阵风”心理到自觉遵从的“新常态”,“脸难看”“门难进”“奇葩证明”“为官不为”等现象也在慢慢的消解。
四年来,从开展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等,到盯住节点正风肃纪;从中央纪委到省、市、县各级纪委相继在官方网站开通“四风”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到开通客户端和微信等实现“四风”一键举报;从加大监督执纪、公开曝光力度,到列入执纪审查重点,再到深挖细查、决不放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纠正“四风”措施不断,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不断巩固深化中落地生根。
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四风”现象日趋隐蔽,微信红包、手机转账、电子礼品卡、充值点券、网购礼品快递……在执纪越来越严的形势下,一些违规送礼行为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各种“送礼神器”粉墨登场,不断变换手法规避监督。这表明,不正之风具有反复性、顽固性,改进作风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还是要靠法规制度,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到《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再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的党规党纪,为党员干部划出“红线”、明确“底线”、架起“高压线”。
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的出台固化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但也要看到,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有了制度要见诸行动。转变作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能仅仅让党员干部“不敢”,而要从心底认同。除了依靠制度和监督形成高压态势,关键还在于各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果缺少内心的认同,制度约束再严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作风改到深处,必须见思想、见信念。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以须臾不松懈、始终不松劲的韧性,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不搞运动式、一阵风,从心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钉钉子”的精神咬住不放,在坚持和深化中使优良作风真正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真正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