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湖北省持续整治“红顶中介”,目前省直机关从事中介服务的事业单位已撤销12家,转企改制15家,剥离相关服务11家。该省还搭建中介服务平台,引导中介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服务明码标价供企业选择。
作为沟通市场和监管,联系企业和政府的“中间人”,中介组织在提高行政效率、增加企业便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定位不清、监管不力等原因,一些依托行政机构垄断经营的中介组织逐渐演化成为具有行政职能的“二政府”。这些“红顶中介”,有的通过形形色色的手续、资质、认证,人为设卡获取利益;有的依托行政职能,在年检或其他审批事项中搭车收费;有的甚至成为联系不法商人与党员干部之间的“掮客红娘”,在权钱交易的暗战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这是群众对“红顶中介”的形象刻画。一方面,这些“红顶中介”由政府部门“钦定”,依仗“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垄断优势,收取不合理费用,扰乱市场秩序;另一方面,个别职能部门把“红顶中介”当做“捞外快”的自留地,甚至有工作人员直接在其中领取补贴、福利。职能部门与“红顶中介”相互勾连,不仅蚕食简政放权成效,还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整治“红顶中介”,关键在于斩断其与职能部门间的利益输送渠道。为此,国务院多次专题研究相关问题,并出台《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为中介组织与职能部门脱钩设定路线图。各地各部门也纷纷制定配套措施,在持续简政放权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湖北这次撤销相关单位,将中介服务推上货架供企业自由选择,就是有益的探索。
然而,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割肉断腕式的改革并不会一帆风顺。斩断中介组织与职能部门间的“背后勾连”,势必会遇到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地方仍停留在“推一推动一动”的阶段,有些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间仍藕断丝连、纠缠不清,甚至有“红顶中介”借审批权限下放之机“东山再起”,成为深化改革的拦路虎。对于改革者来说,这些都不得不察。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持续深化改革的任务,整治“红顶中介”刻不容缓。方向对了,迈出一步也是胜利。我们乐见湖北做出的探索,也期待其他地方有更多更进一步的做法,打掉改革拦路虎,激发市场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