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公布了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4所中管高校巡视的反馈情况。在巡视显微镜、政治探照灯的全面扫描下,高校的“问题清单”清晰呈现出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从巡视反馈意见来看,高校存在的廉政风险不容忽视。物资采购、科研经费、招生用人、基建工程、校办企业等管人管财管物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问题被多次提到,四川大学被直接点到,基建领域腐败问题多发。反馈意见突出问题导向,一针见血,很尖锐,点中了问题的要害。
在很多人印象中,高校一向被视为纯洁的“象牙塔”、与世无争的“学术殿堂”。然而,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一再警示人们,高校并非一片净土,其中的腐败问题不可忽视。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招生、科研、后勤、基建等关键岗位权力和资源越来越集中,权力寻租风险不小。权力不分在哪,只要失去监督约束,就会导致腐败。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西安理工大学原校长刘丁等典型案例已经多次印证了这一点。
透视高校腐败现象,既有权力失控、失范的共性问题,也与政治生态的状况密切相关。巡视反馈意见中,指出这些高校存在“四个意识”不强、党委领导作用发挥不够、“两个责任”落实不够到位、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不严不实等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管党治党存在宽松软,没有做到从严从实。这就好比一个硬币的两面,管党治党不力,必然弊端丛生、风气不正,腐败的滋生也就在所难免。
巡视是政治“体检”,整改是政治任务。面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只有真抓真改,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对高校存在的腐败现象,固然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但更重要的是,要举一反三、构建常态化反腐机制。尤其是要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提高高校党组织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把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更要讲政治、敢担当,向不正之风说“不”,以实际行动还高校一片净土。(顾远山 中国纪检监察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