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一句古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还特别强调“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联系这几年反腐败斗争现实,深感话虽简洁,却意味深长。
“不容易”的感叹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情怀。作为一个成立近百年、执政近七十年的政党来说,没有战争的“承平时期”,已经持续很多年。如今,经历过战火硝烟考验的老党员越来越少,老一辈革命家差不多都已离世。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愈益景仰老一辈共产党人品德高尚、人格高贵,也认识到大至一个党、小至一个人,艰难困苦的经历就是一笔财富:见识过残酷环境、经受过炮火洗礼的人,懂得安宁稳定可贵;经历过物质匮乏甚至挨过冻饿的人,晓得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目睹贪腐现象一度扩张蔓延,更能体会到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难能可贵……而这,正是“承平时期”所需要的政治定力。
“不容易”的告诫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承平”,乃是连续太平、时日长久之意。没有人希望动荡与贫穷,老百姓盼的就是国泰民安、平平顺顺,但要实现长久“承平”,又必须谦虚谨慎、居安思危,时时处处有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关于“承平”,有一种更深刻的解读:“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这是从相反方面展开的论证,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看不到风险和挑战,沉溺“承平”的温柔之乡,就会出现“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富足而慵懒,安乐而放纵,这是走向反面的开始。40年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了,社会财富增加了,生活显著改善了,随之而来的也有贪腐问题,在有的地方和方面还相当严重。虽然原因是复杂的,但“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这个论断,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这般清醒与透彻,弥足珍贵。
“不容易”的提醒更是对领导干部的鞭策。为什么“承平时期”更要“严以治吏、防腐戒奢”?因为条件变了,党员干部的方方面面也会随之改变——职务高了、权力大了、恭维多了、待遇好了,可能会导致的问题是,脾气长了、手面大了、要求多了、约束少了,这种“感觉”是不请自来,又不知不觉使人渐变乃至迅速蜕变。这几年查办的大大小小腐败官员,大多数是刚刚参加工作勤勉刻苦,而随着职务提升特别是“火箭提拔”落入“承平”陷阱,渐渐地把经济贪腐、思想变质和生活奢靡集于一身。
有些清醒认识指出,这是为政为官的“棘轮效应”。为什么如此?怎样才能避免?细论起来可能比较复杂,但有一点很重要:越是一帆风顺、诸事皆好,越要严格管住欲望,绝不可放纵。“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要牢记住那句老话:成由俭,败由奢。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怎样才能过硬?从这些年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肃纪的实践来看,对“承平时期”党的建设的特性了解得越多、越深,就会越主动、越自觉地严以治吏、防腐戒奢,就可以有效避免落入奢靡和腐败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