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一个河崖之蛇的故事:禹门下岩石中有条大蛇,常束尾崖树颠,垂首于河,伺食鱼鳖之类,然后又爬进洞里,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年了。一日,复下食于河,遂不即起,但束尾树端,牢不可脱。久之,树枝被折,蛇坠水中而死。
综览历史,许多有恃无恐者,所仰仗的不过都是那一截“树枝”,然久而久之,便忘乎所以,亦把坠河的危险抛到脑后。西晋石崇富甲天下,就连皇帝赐给舅父的珊瑚树,在他面前也是随手击碎,可谓是恃其财;唐代宗时期的权臣鱼朝恩,总领禁军,动无畏惮,乃至公卿不敢仰视,不外乎是恃其势;清代的鳌拜,“势甚张,以帝幼,肆行无忌”,无非是恃其功……这些有恃无恐者的结局,无一不是睁眼一看,悔恨已晚,在自我张狂的喧嚣声中灰飞烟灭。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所依赖的那根“树枝”一旦折断,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历史一再告诫我们,有“恃”不能无“恐”,这其中的原因当然不是什么天谴神责,而是有恃者在有恃无恐这种扭曲心理的支配下,往往会一意孤行,以致走到不可回头的险处,最终重蹈“河崖之蛇”的覆辙。
人生在世,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恃无恐,不能失去做人的本分。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提出这样一种观点,真正大英雄,却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这里的“临深履薄”,颇值得人寻味,绝不意味着我们做事情要瞻前顾后、裹足不前,而是要时刻饱含对法纪的敬畏、对历史的敬畏、对人民的敬畏,这也是勇于肩负责任的体现。如果缺少了这种戒惧谨慎心态,从高处跌落深渊的时日也就不远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人仍然知之而不哀之,哀之而不鉴之,一味沉浸在自己的那点“恃”中。有的“一阔脸就变”,以为钱能通神,凡事不服不惧,为所欲为;有的“官气”冲天,“衙内”气盛,错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贪婪的依仗、为恶的盾牌,“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有的则叫嚷着自己根基深、门路宽、后台硬,凡事到了关键时候,总以为有大树会遮荫、有靠山能挡风,等等。这些人胆大妄为“一条道跑到黑”,等最终严重触犯了党纪国法,也没有谁能够逃脱干系,只会留下“悔不该当初”的无尽叹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一直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反腐利剑始终高悬,特别是严肃查处了一批“大老虎”。习近平总书记警示全党,“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多少曾经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而不会被查处的高级官员,多少曾经认为依仗着权势可以安全着陆的高级干部,最终都没能逃脱党纪国法的严惩,所不同的只是时间早晚。每到头来,有所恃者也终被所恃之物所害。
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铭记权力的来源和边界,明白自己职责和身份,时时处处心存敬畏,不触红线、不越底线,坚守正道、襟怀坦白,堂堂正正、清清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