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5月21日,中组部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答记者问时指出,用人导向突出“五个过硬”要求,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在实际工作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成为推动事业发展不断进步的中坚力量和坚强保障。但也要看到,不思进取、不敢担当、慵懒无为、消极应付等现象,在个别人身上还有不同程度地存在。根据各级纪委近年来通报的一些典型案例,为不担当不作为现象画画像。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太平官”。上级出台的政策,为什么常常落实不了?群众反映的问题,为什么迟迟没有回复?个别干部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信条,精于“不做事没事、做事会出事”的为官之道,在贯彻上级部署要求上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对承担的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能拖则拖、不推不动当“蜗牛”,可谓“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
处事圆滑、左右逢源的“滑头官”。引进来的项目,为什么久久落不了地?可以立即办的事,为什么还层层请示汇报?在个别干部那里,该决策的不决策,该拍板的不拍板,工作节奏慢了下来,大好机遇从手边溜走。有的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汇报,把方便留给自己,把困难留给上级。有的习惯于“向后看”,看有没有惯例可循、有没有现成经验可用、以前干没干过,表面上好像四平八稳、办事稳妥,实质上是不敢担当,怕给自己添麻烦。有的对上级要求“取舍裁剪”,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推托或变通。
模棱两可、和稀泥的“中庸官”。中庸是儒家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理论,有着“严以律己”“精诚至诚”“厚德载物”“和谐包容”等丰富内涵。有的干部却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干工作不主动、不积极、不冒头、不冒尖,不敢啃“硬骨头”;面对歪风邪气不敢亮剑、坚决斗争,而是听之任之当“老好人”;碰到难题往外推,遇到矛盾绕着走,对长期积累问题不表明态度、不正面回应、不积极解决,“新官不理旧账”。
为官必须担当,不为也是“腐败”。推动事业发展,既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政治过硬、作风扎实、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廉洁自律的干部撑腰,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也要加大“庸懒散”整治力度,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使“太平官”不太平、“滑头官”耍不了“滑头”,把政治生态建设得更为风清气正。(孙秀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