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陈康祺的《郎潜纪闻》记载了这样一个人,陈瑸“凡二十年,未尝挈眷属,延幕宾。公子旷隔数千里,力不能具舟车,一往省视。仆从一二人,官厨以瓜蔬为恒膳。”说的是陈瑸在外面做官20年,没有携带过家眷。儿子想去探望他,竟苦于路途遥远,缺少路费盘缠,难以成行,一次都没能去看望父亲。陈瑸也没有幕僚,只有一两个仆从,经常以瓜果蔬菜为食,没有肉吃。这简直不是做官,而是做和尚的节奏,难怪康熙说他是“苦行老僧”,“从古清官,计无逾瑸者。”做官做得家眷难顾,清汤寡水,无欲无求,可以说,堪称古今苦官中的典范。
与苦官相对的是闲官。苦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为民干事为己任,吃苦受累是家常便饭,甚至还要遭受别人的埋怨误解。而闲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做事”,只想舒舒服服混日子、轻轻松松拿薪水。苦官虽苦,但苦得充实,苦得有获得感,心里终归是甜的;闲官虽然舒坦,但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心里那点沾沾自喜的甜也不敢示人。相较之下,二者高下立判。
为官避事平生耻,为官不吃苦,不算合格官。当前,随着正风反腐的深入推进,少数人抱怨“官不聊生”,认为做官“没意思”,对“一张报纸,一杯茶,悠哉悠哉过一天”的生活心向往之;对点灯熬油,整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生活,心生怨言,叫苦不迭。说到底,就是把做官为什么、当官干什么的经念歪了。
自古为官者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权力,或主政一方,或主管一域。苦官苦了自己,造福了百姓,或许在有些人眼中,苦官有点迂腐,脑袋不开窍,但留下的却是一世英名,人人称道。被人们称为“布衣元帅”的徐向前同志,一生布衣蔬食,粗茶淡饭,当了元帅后仍穿打补丁的衣服,住宅的墙壁20多年没有粉刷过。徐帅书写了“人民的公仆”五个大字,挂在办公室的墙上,并告诫身边工作人员,要做人民的勤务员,不要老想当官,想当官的不要到我这里来。这种“功高不变公仆志,位尊不移公仆心”的崇高思想境界,每每为后人所乐道。
南宋吕本中在《官箴》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当官是服务,而非享受。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我认为认认真真地当好共产党的‘官’是很辛苦的。我也没有听到哪一个称职的领导人说过当官真舒服。”
苦官有时候是苦干,有时候是清苦,但目的都一样,就是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只有做官的苦了,老百姓才能甜。倘若当官都图舒服,图实惠,那老百姓的日子就苦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了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黄老苦了自己,却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大国重器”庇护下的和平之甜。
当苦官,不是提倡苦熬,更不是要做“苦行僧”,而是要树立一种正确的从政理念。广大干部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把干事担当作为己任,把享乐抛在脑后,始终多想该干些什么,少想该得到些什么。也只有苦官越来越多,闲官越来越少,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也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朱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