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政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的郑重要求。德厚者士趋之。党员干部只有为政以德,坚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巩固立身和从政之本,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并且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纪委监委是政治机关,纪检监察干部是政治干部,在讲政德方面更应强化自觉、以身作则。讲德立德不会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久久为功的修炼过程,实践中应努力做到四个统一。
讲政治大德与守生活小节相统一。古语讲,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于共产党人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来讲,要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百德之帅,自觉做到讲政治、明大德,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这是最基本的政治品格,也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从近年来查处的党员干部违规违纪案例看,大多都是首先在生活小节上出问题,自律不严格,缺口一打开,政治信念的堤坝就会逐步坍塌。因此,必须算大账、重小节,从日常工作生活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严起,在常行小善、不为小恶中涵养德行,不断增强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对“上”讲德与对“下”守德相统一。现实中,有个别人对上级毕恭毕敬甚至卑躬屈膝,对下属和群众则颐指气使、飞扬跋扈,这是典型的道德上的两面人,是严重背离党的根本宗旨的,是要让群众戳脊梁骨的,也是早晚要滑向违纪违法深渊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如何对待群众、对待下级,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真正品端德厚、风正行廉的一块试金石。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是根本态度问题。可谓一语中的!纪检监察机关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切实强化宗旨意识,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端正根本态度,努力提高修为,对群众满腔赤诚、真情服务,对下级在人格上尊重、工作上帮带、生活上关心。只有做到对“下”施之以德,才是真正的对“上”讲德、对党忠诚。
众处讲德与独处守德相统一。通常而言,在大庭广众之下、组织监督面前,恪守道德操守并不难,难的是私底下、无人时能够始终如一、克己慎独。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指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纪检监察干部面临被“围猎”的风险,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并没有天然的免疫力,要时刻手握戒尺、加强自律,坚持一日三省吾身,提高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不断增强道德定力,以坚定的内省修养和严格的道德自律,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暮夜无知”“独处一室”也决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别人的人更应主动接受监督,要严格遵守各项工作规程,决策讲民主、办事讲程序,习惯于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避免暗箱操作,自觉远离诱惑。
知与行相统一。德之重要性人所皆知,是非、美丑、荣辱的界限也不难区分,之所以有些人在德上出问题,关键是行上有差距。我们要真正做到怀德自重,就是要切实把自己摆进去,常怀敬畏之心,把道德律令刻在心头,敬畏信仰、敬畏组织、敬畏群众,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任何时候都不抱侥幸;常思贪欲之害,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鉴,吃人之堑、长己之智,时时警示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存正祛邪,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常循规矩之道,老老实实按规矩办事,越是位高权重,越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越雷池半步,守好护身之符。纪检监察干部只有努力做到把“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检身正己,确保自身廉洁过硬,才能真正立信、立威,才能让党放心、人民信赖。(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