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媒体形态、舆论格局迅速变革的时代。琢磨受众喜欢什么内容,各大新闻客户端在比拼下载量,微信小程序悄然上线,微信微博集聚大量人气……媒体技术的变革,重塑了新闻产品的生产与分发,也重构了新媒体的内容生态。
如果打开互联网,满眼都是“跪求”“哭晕”,不仅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甚至还有厌恶之感。近期,人民网连续刊文直斥网络上兴起的“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等浮夸自大文风,认为这些所谓的“雄文”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单纯讲究营销而忽略了营养,赚取了眼球却丢失了责任,实属误导大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总会冒出一些文章,它们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博人眼球、赚取流量。其中不难看出以偏概全、任意拔高、盲目乐观的情绪和倾向。令人担忧的是,这类哗众取宠、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文风污染了舆论生态,扭曲了国人心态,不利于成风化人、凝聚人心。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文如其人”。尽管这些所谓“爆款”“雄文”了无新意,但借助新媒体传播的途径,却让不少用户接收不实信息、虚假事实,这种浮夸自大很容易让一些人产生误解乃至形成误判。此类极具诱惑误导、浮夸自大风格的文字,消解媒体公信力,污染着舆论生态,而理性认知一旦让位于感性盲从,则是百害而无一利。
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只要不违背道德和法律,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充分的表达权。但网言网语的使用也得分清场合和情况,不应该为了眼球效应而在表达上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网络媒体上出现的所谓“跪求体”“哭晕体”,看起来是一种表达上的创新,而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一些网络媒体从业者或自媒体作者对语言文字过于轻佻的态度。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哗众取宠,则少了一份真诚,也容易助推谣言肆虐。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新媒体的年轻化和开放性决定了其在语言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灵活度,但是也不能信口开河,必须有正确的表达方式。
刘勰《文心雕龙》指出,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写文章重在切中要点、词能达意,贵在抓住重点、言简意赅,这样才能让言者提气,听者服气。那些致力于浮夸自大“高级黑”文风者,是故意诱惑误导,扰乱舆论场,蛊惑人心。也有一部分公众号、大V大咖,哗众取宠,剑走偏锋,甚至铤而走险,实为赚点击、骗点赞、挣流量,以谋取商业利益所致。部分媒体行文浮夸,背后是“眼球情结”在作祟,已成一些自媒体账号招徕关注赚取“孔方兄”的惯用手法。“跪求”“哭晕”本是形容急切心态和忧伤情绪的网言网语,却成为少数网站、微信公众号制作标题的“口头禅”。无论出于什么动机,浮夸文风都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其结果只会是贻害无穷。(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