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出发点,整改问题则是落脚点。发现问题不整改,比不巡察的效果还坏。围绕高质量实现巡察全覆盖的目标,必须把问题导向贯彻始终,在扎实开展驻点巡察的同时,还要善于做好“后半篇文章”,把整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更好发挥巡察震慑、遏制、治本功能,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压实整改责任,做到人人有责。责任不落实,无论什么工作都很难干好,巡察整改要求高、任务重,必须把政治责任挺在前面、落到实处,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为持续深入推进巡察整改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实施双向抄告,明责在前。将巡察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抄告范围,对巡察发现的问题,在向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反馈的同时,同步书面抄告其分管领导,提出履责建议,并明确抄后反馈要求,推动分管领导有针对性地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对整改工作的督查指导。同时,根据问题成因、性质,向有关主责部门发送抄告单,以此为抓手,有效实施“再监督”,督促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二是严格清单管理,落责在细。整改责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具体才能深入管用。每轮巡察反馈后,责成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对照反馈意见,迅速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制定详实的整改方案,后续还要配套形成整改成效清单、整改档案清单。以“五份清单”为抓手,严格照单整改、对账销号,实现对整改全过程的精细管理、有效监控,保证整改效果。三是注重分期推进,形成长效。整改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尤其要防范时间推移产生的衰减现象。除被巡察单位党组织主体责任之外,要区分初期、中期和长期,分别明确监督责任主体。整改初期坚持“谁巡察谁负责”,由巡察组趁热打铁,中期由巡察办统筹推进,巡察组继续做好配合,长期则交给派驻纪检监察组和执纪监督部门负责。三期工程合理分工、无缝衔接,持续推进、形成长效。
健全工作机制,做到环环相扣。围绕构建“反馈——整改——督查——评估——再整改——再督查——再评估——报结”的完整链条,不断健全各环节工作机制,提升巡察整改的规范化水平。一是开展滚动督查。按照压茬进行的原则,利用每轮巡察的间歇期,组建由巡察、纪检监察、党办、组织等方面人员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对照整改“五份清单”,通过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实地调研、走访服务管理对象、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重点对上轮被巡察单位即知即改、上上轮持续整改情况进行督查,随机杀“回马枪”,常态化传导督查压力,坚决防止整改过关心态和懈怠心理。二是实施量化评估。按照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标准,科学制定巡察整改评估办法,围绕安排部署、制定方案、整改落实、源头预防、情况报送等方面,将整改要求分解细化为若干具体指标。在被巡察党组织自评、巡察整改考评组审评基础上,引入党员干部群众测评,构建形成“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加强评估结果运用,对整改不力、得分较低的,列为巡察“回头看”对象,情节严重的严格实施问责,并在年终综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三是严格报结把关。严把巡察整改报结关,涉及具体人和事的问题,要明确报告处置结果及责任追究情况;上报的书面报结报告,必须经现任党委一把手签字背书。报结把关不仅听其言,更观其行,原则上至少经过二次督查、评估,未按要求做好整改工作的,坚决退回重新报结。二次督查、评估由联系被巡察单位的执纪监督室负责,验收合格并报经巡察办审核同意后,与巡察组负责人会签报结。
强化结果运用,做到步步深入。巡察工作功在当前、利在长远,要建立完善巡察成果运用办法、领导干部抓好巡察成果运用工作意见及相关配套制度,促进巡察成果转化,放大巡察的综合效应。一是全面评估政治生态。政治巡察不仅仅体现在巡察过程,更体现在巡察结果的运用上。要聚焦“政治体检”的功能定位,紧密结合巡察内容,区分机关部门、乡镇、园区、国企等不同类别,设置科学、系统、全面的政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把巡前、巡中掌握的信息以及巡后整改情况,全面纳入到指标体系当中,对被巡察单位政治生态情况进行精准“画像”,为各级党委、纪委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效依据。二是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巡察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绝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得失。在整改过程中既要针对反馈问题精准整改,保证点上个性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也要善于举一反三、由点及面,综合研判历轮巡察整体情况,对发现的突出共性问题,未巡先改,及时在面上开展专项整治,放大巡察的遏制、治本功能,实现“巡察一处、净化一片”的效果。三是积极主动建言献策。巡察既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也要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要始终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密切关注被巡察单位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直接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项,组织力量进行专门研究、深度分析,每轮巡察可撰写一些高质量的专题报告,与巡察报告一并提交五人小组会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罗瑞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