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节点、正风肃纪,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小胜为大胜、驰而不息改进作风的坚决态度和高超策略
节点正风的持续推进,使传统节假日回归本真,让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18年中秋前夕,辽宁省营口市港务集团在全港范围内开展节前廉政督查专项检查,对违规违纪问题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点名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
时间拨回5年前。2013年8月28日至3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考察,期间专门强调了严抓两节、改进作风——“中秋节、国庆节就要到了,要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
5年踏石留印,节点正风肃纪成为作风建设的不变步伐、固定节奏;5年激浊扬清,节日文化返璞归真;5年成风化俗,节点从严自律对党员干部而言已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抓节点,是贯彻“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要抓手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不正之风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便反弹,打赢作风建设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必须清醒认识作风问题的特性,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踩着不变的步伐,以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寸土必争、一寸不让,坚决防止回潮复燃。
无论是十八大以来关于改进作风的重要会议、文件,还是十九大报告、中央纪委向十九大的工作报告,持之以恒、驰而不息等关键词频频出现,“抓常、抓细、抓长”等理念一以贯之,这些要求都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相互呼应。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钉钉子精神,“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5年多来,我们党解决了作风方面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顽疾,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发扬“钉钉子精神”。
这其中,紧盯节点,久久为功,就是贯彻“永远在路上”、体现“钉钉子精神”的重要方式。扭住“四风”不放,看住公款购买赠送月饼、贺卡、烟花爆竹等一件件小事,管住元旦、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一个个节日,以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了作风的整体转变,恰似钉下一枚枚钉子,钉出了我们党改进作风的清晰路径和不变节奏。
更为重要的是,选择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作为抓作风节点,契合了我国传统和国人的文化心理。这样的结合,一方面可以直击我国“人情社会”注重逢年过节人情往来,易为腐败问题提供温床的弊端;另一方面,通过循环往复的节日提醒、监督执纪,可以更直接地塑造人们对于节日的集体记忆,使节日与自律建立习惯性联系,让“不敢”“不能”到“不想”的过渡更加自然顺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确信的那样:“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就这么抓下去,总会见效的,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坚守节点、正风肃纪,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小胜为大胜、驰而不息改进作风的坚决态度和高超策略。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在作风建设的征程中,一个个节点也正如一撑撑船篙、一滴滴涓流,使优良作风的航船破浪前行,使歪风痼疾的顽石分崩离析。
抓节点,纪检监察机关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责定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把狠抓节点作为正风肃纪的重要举措,一以贯之、不断创新,持续巩固拓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从2013年中秋、国庆前夕,十八届中央纪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四风”要持之以恒的重要批示精神,到2018年元旦前夕,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就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对标中央要求,与时俱进地紧跟形势任务,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正风肃纪的工作重点和思路,聚焦问题、精准发力。
从2014年五一、端午前夕,十八届中央纪委驻会副书记分赴7地考察调研,督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到2018年春节前夕,中央纪委有关职能部门组成10个督查调研组,督导、检查和调研部分地方、中央企业及金融机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情况……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创新打法,压实全党动手抓党风的政治责任,强化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的责任担当。
从2013年3月,首次通报点名道姓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到2014年五一前夕,中央纪委网站开通监督专区,连续数周通报各地各部门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再到党的十九大后明确,凡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原则上都要通报曝光……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从严纠正“四风”,越往后执纪越严的鲜明态度、放大了震慑效应。在一个个有名有姓的被处理者现身说纪之后,节点期间“不敢”的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从2015年五一、端午前夕,中央纪委网站手机客户端开通“反‘四风’一键通举报专区”,为人民群众打造了随手举报“四风”问题的便捷渠道,到2016年中秋、国庆前夕,中央纪委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监督举报曝光专区,欢迎干部群众举报节点“四风”问题,再到党的十九大前夕,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建立 “四风”问题值班、报告和督办制度,安排专人值守,对收到的“四风”问题线索及舆情直接督办……纪检监察机关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监督渠道,发动群众参与,形成全天候、全覆盖的“四风”监督网、永远在线的“探头”。
5年多来,纪检监察机关把坚持和深化结合起来,在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上下功夫,坚守重要节点,坚持节前通知、值班报告、监督检查、通报曝光等做法,保持纠正“四风”力度不减、节奏不变。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察体制改革后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作风状况的监督,使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党风政风向好向善。
节点正风,在成功经验的支撑下、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在制度创新的激发下,迈出上下齐心、同纠“四风”的坚实步伐。
节点新风劲吹,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狠抓节点、正风肃纪成效如何?老百姓体会最深。
团圆宴、月饼、大闸蟹等一度被“炒”出“天价”的消费品价格更加亲民。如今,公款送礼之风刹住了,长期治不了的高价烟酒、高价月饼、高价宴请逐渐销声遁迹;隐藏在公园、景区内的高端会所纷纷朴素转身、还景于民。
纪律越来越严,党员干部越来越守规矩。以前逢年过节去政府机关“上下打点”的人群、车辆络绎不绝,甚至给城市部分区域交通“添堵”,还养活了好多礼品回收商家。现在,这些现象很难见到、听到,许多党政机关周边的礼品店门可罗雀,只能转型。
好的党风政风,也让社会风气大为好转。这几年,福建、云南、安徽、浙江、广东等不少地方相继出台了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节日假期讲排场、比阔气操办婚丧喜庆的歪风陋俗得到整治,群众也如释重负。
节点正风的持续推进,使传统节假日回归本真,有了更浓的人文气息,从注重人情“投资”回归友善真诚,从追求物质消费到更强调体味感受传统民俗文化……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抓节点工作也要在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中坚持、深化和发展,为党的作风持续转变夯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