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生态一样,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影响无处不在。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而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是动态变化的,既重在净化,更重在维护。因之,评判一地一域的政治生态,不仅要看风气、看主流,还要看是否形成了良币驱逐劣币的净化机制。
一是看向上向善的政治文化是否牢牢扎根。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土壤,是政治生活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政治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优秀政治文化长一分,腐朽政治文化就去一分;腐朽政治文化进一寸,优秀政治文化甚至可能退一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在政治文化上正本清源,着力用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润泽心灵、滋养精神、引领风尚,鲜明提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对于涵养良好政治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积极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大力传播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定能使党内政治文化呈现积极健康的态势,打造新时代党的独特精神标识,为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与好转铺陈亮丽的自信底色。
二是看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侵蚀是否得以遏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商品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有的领导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商品化,讲关系不讲党性,讲交易不讲原则,严重污染政治生态。坚决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是关乎良好政治生态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驱邪必须扶正,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加强党性教育作为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和第一职责,确保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始终站稳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引领社会风尚中当好旗帜和标杆;不断强化纪律意识,严守党规党纪,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在刚性的约束中锤炼党性、百炼成钢,广大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就会更加坚定,党内正能量不断积聚,风清气正的政治新生态就会形成和巩固。
三要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否严明,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相互渗透等行为是否受到坚决查处。在党的所有纪律和规矩中,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第一位的,不管违反哪方面纪律和规矩,造成恶劣影响后都会侵蚀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从查处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案件看,他们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结成利益集团,追求政治权力,攫取经济利益,形成人身依附关系,严重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其后果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各级党组织只有按照党中央要求,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只有把保持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素养,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言论、政治行为等方面作出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对违反政治纪律和规矩的行为保持高度警觉,与“七个有之”等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健康洁净的政治生态才能得以坚决捍卫。
四是看选人用人导向是否正确、风气是否清正。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公道正派的选人用人导向,事关政治生态建设,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把党的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党员干部就心齐气顺,党内政治生态就风清气正,反之则会正气不彰、邪气肆虐,“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各级党组织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等要求,公道正派选人用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坚持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选好人、用好人,带头严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带头坚持原则,带头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反对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跑风漏气、收买人心,甚至拿着职位做交易,搞批发官帽、权钱交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就会有可靠坚实的保证。
经过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砥砺淬炼,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明显好转,虽有了“起势”但还没有形成“定势”,许多方面工作取得了“优势”还没有达到“胜势”,一些地方良币驱逐劣币的效应还远未形成,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向实处发力、向严处用劲,如此才能把良好政治生态形成好、巩固好。(北京 杨德超)